口腔洁治到底有没有必要做?这份指南说透洗牙的4大关键问题
每次刷牙时牙龈出血,总觉得牙齿表面涩涩的?这可能是牙结石在作祟。作为从业10年的口腔健康观察者,我发现太多人对洗牙存在误解——有人觉得半年洗一次太频繁,有人认为洗完牙缝会变大。今天就用直白的方式,把口腔洁治这件事讲明白。
一、口腔洁治真不是简单的"洗牙"
很多人把洗牙想象成美容院的皮肤清洁,这完全低估了它的度。正规医疗机构的口腔洁治包含三个核心步骤:超声波清除龈上结石、手工刮治龈下菌斑、抛光牙面。就像给牙齿做深度体检+大扫除,那些牙刷根本够不到的牙周袋,才是牙医重点清理的区域。
广州某医院牙周科提到:"我们接诊的牙周炎患者中,80%从未做过系统洁治。"尤其抽烟、喝茶的人群,牙结石形成速度比常人快2-3倍,这类人更需要每3-4个月检查一次。
二、避开这两个认知误区
误区1:"洗牙会把牙缝洗大"
是牙结石长期堆积会挤压牙龈,清除后原本被占据的空间显露出来。就像拆迁违章建筑后,街道反而变宽敞了。
误区2:"天天刷牙就不用洗牙"
实验数据显示,再好的刷牙方法也只能清除60%的菌斑。后牙邻面、牙龈沟这些死角,必须依靠器械才能清洁。不信可以用牙菌斑显示剂做个自测,你会被染色区域吓到。
三、选择洁治机构的三个硬指标
1. 查看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
注意诊疗科目中是否包含"口腔科",有些美容机构超范围经营是常见的坑。
2. 观察消毒流程是否可视化
正规机构会有单独的消毒供应室,器械灭菌包装上都有变色指示条。如果看到医生直接拆塑料袋取器械,建议转身就走。
3. 确认洁治师资质
负责操作的可以是口腔医师或口腔医学技师,但必须持有效执业证书。某连锁机构就因为用培训7天的前台冒充洁治师被处罚过。
四、不同人群的洁治方案建议
青少年:每年1次基础洁治,重点预防牙龈炎。12岁后建议做次牙面抛光,减少色素沉积。
孕产妇:孕中期(4-6个月)是佳洁治期,能降低早产风险。选择有模式的机构更稳妥。
种植牙用户:需要专用钛合金洁治头,普通超声波可能损伤种植体表面。建议选择有种植维护经验的机构。
后提醒,洁治后24小时内避免冷热刺激,用感牙膏能显著缓解酸软感。如果长期不做口腔洁治,等到牙槽骨吸收再治疗,那时候花的可就是十倍价钱了。


